选自《我的教学日记》
 
纳西姆·塔勒布说:”传统教育体系是一个任由书呆子制造更多书呆子的体系“。而培训业走到了另一个极端。
 
培训师心高气傲(不仅智力上有优越感,收入比公司雇员好),有一种师爷气。这种酸腐又装蒜的气质早年曾经广泛出现在广告和创意行业中,而出现在培训行业的时候,既落伍又土气。
 
培训师在自己的天地里热情地作秀(其实是卖弄啦),甜蜜地经营(难道不是对市场和庸众的谄媚吗?),虽然也有孜孜不倦地学习,但是真正的心胸是封闭的,头脑里没有创造力,连表达的语汇都没法跳出意识形态的桎梏。
 
有培训师已经把知识整理为顺口溜和金句,进而发展成为一种陈词滥调。过度使用排比句和对仗句这种语言上的便利技巧来增强说服的气势,其实是对自然语言的过度整治,结果韵脚牵强,语意庸俗。
 
培训师把招收学生做成了运营粉丝;学生也把跟老师学习当成了追星。崇拜的光环,奸商的伎俩;娱乐的烟雾,屌丝的迷幻。
 
培训师最应该放弃的一种雄心壮志,就是把自己的课程当做一门“无比重要、必须要学”的学问。关于自己这个课程有多的重要的话,已经说的或者映射的太多,甚至投入的精力超过了对课程本身的投入。如果不克制一下,他的表现就像那些狭隘的高中老师,在高考备战的课堂上,向学生们大声强调:我这门课是最重要的,是升大学考试中最能拿分的!连政治课老师也这么说。
 
培训师最应该放弃的另一种雄心壮志,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“风流倜傥、无所不知”的才子或才女。关于彰显自己有多么睿智和有才的事,已经做的或者暗示的太多,甚至投入的精力都超过了对课程本身的投入。如果不克制一下,他的表现就像一个庸俗的娱乐明星,忙着在每个线上线下的圈子刷脸,散播一些浅薄的正能量,抛一些似是而非的警句。
 
坦诚地说,从培训行业和同行那里,我没学到什么东西。而从作家、导演、剧作家、设计师、程序员那里,学到了历久常新的原则,专业的态度和创造的技巧。
 
如果能对晚辈提些建议就是:做点独立学习和研究。别整天围着达人点赞转发相互做托儿。在线社区可以在社交上有益,但专业上只能发展出同质化的流行的东西。要说因之发展出一个安身立命的专业能力,可能极难。过于投入在线,难免发展出虚荣的气质和娱乐粉丝的演技。长期来看,能走多远?
 
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大家去做的,那就是不要随波逐流。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庸俗的影响。
 
选自《我的教学日记》
badge